作者:應益昕/整理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6-5-6 10:55:23
| ||||
國際血友病聯盟(WFH)曾在2012年“血友病管理指南”中指出,歐美國家凝血因子Ⅷ人均至少應達到1IU/人,而平均水平為2.5IU/人。
按照這個標準,我國的凝血因子供應尚存在較大缺口。根據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輸血所調查統(tǒng)計顯示的數字,2015年,我國凝血因子Ⅷ的國內總體供應量約為75萬瓶(200IU/每瓶),如果加上進口產品,我國血友病患者人均用藥量不足0.2IU。
近年來,凝血因子供應相對恒定、增長不大,但需求是變的。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生活水平和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可能會有更多的血友病患者被診斷出來,凝血因子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并且,我國凝血因子產品供應在地域上存在不平衡現象:北上廣地區(qū)用藥基本能得到保障,而廣大中西部地區(qū)的產品供應卻相對不足。
凝血因子供需缺口的狀況,應從多方面著手進行改善。
首先,應該摸清需求現狀,有針對性的提高相關產品的供應能力。但這項工作開展起來難度較大。血友病登記工作已經開展多年,但目前登記在冊的卻只有1萬多人。
其次,目前我國擁有產品文號、能夠生產凝血因子Ⅷ的生產企業(yè)僅有6家。全國每年采集的5000多噸血漿用于凝血因子Ⅷ生產的僅占1/3,還有大量血漿未用于生產凝血因子,血漿資源浪費嚴重。為此,此前國家出臺了價撥冷沉淀的政策,以支持提高血漿綜合利用率。當下希望國家能夠繼續(xù)推進這項工作。
第三,凝血因子除了來源于人血漿,還可以通過基因重組的方法生產。但是目前國內尚無企業(yè)獲得相關基因重組產品文號,仍需要從國外進口,且產品價格也較為昂貴。因此,希望可以加快推動國內基因重組產品的生產。
最后,從源頭上講,我國的血漿采集能力仍然較弱,這也導致生產凝血因子的原料血漿有限。因此,在強化國內單采血漿站依法依規(guī)采漿、合理規(guī)劃設置單采血漿站、提高血漿采集供應能力的同時,完全可以參照歐美國家多年的經驗和做法,將無償獻血富余的血漿調劑出來用于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的生產。
另外,未來或許可以通過科技手段,比如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等方法減少血友病治療對于凝血因子的依賴。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4月刊 聲音)
|
||||
| ||||
| 打印 | 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