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史學科奠基人喬治·薩頓說過:“科學史是唯一可以反映出人類進步的歷史。”“科學史應該是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的核心。”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有歷史悠久、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也有源遠流長的史學傳統(tǒng)。中國科學史研究發(fā)端甚早,自漢唐以來兩千余年。專門的科學史著作,至遲出現于宋代,如周守忠《歷代名醫(yī)蒙求》(1220)就是一部醫(yī)史專著。現代科學史研究則始于20世紀初。
中國科學史研究的建制化是在1954年9月。彼時,中國科學院成立中國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竺可楨任主任委員,葉企孫、侯外廬任副主任委員。10月,葉企孫到歷史所招兵買馬,先調中山大學歷史系黃國安和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的茍萃華分別向袁瀚青、陳楨學習中國化學史和生物學史,又調中山大學天文系畢業(yè)、已在科學出版社任編輯的席澤宗來專攻中國天文學史,從而在歷史所內籌建起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組,并以俞培厚任秘書。
1955年初,李儼自隴海鐵路局調入,科學史組才獨立開展活動。李儼欲調錢寶琮、嚴敦杰來,很費周折。錢寶琮當時在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授,高教部不放人。還是竺可楨利用一次同高教部部長楊秀峰在周恩來處議事的機會當面提出要求,得到周恩來的首肯,楊秀峰才答應的。嚴敦杰當時在石油部任職,也是竺可楨寫了三封信后石油部才放人的。1956年,錢寶琮、嚴敦杰、曹婉如都相繼調入,還調來樓韻午管理圖書。李、錢二老調入后,侯外廬稱“他們的級別不能低于我”,遂定為一級研究員。嚴敦杰調入后擔任學術副秘書,定為副研究員。于是,當年年底,中科院第28次院務會議通過決定,組建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1957年元旦,研究室正式成立,李儼任室主任。這也是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前身。
1978年,我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嚴敦杰先生。嚴敦杰先生給我講了以上的往事,還講了他同李儼、錢寶琮之間的交往?箲(zhàn)期間,錢寶琮的藏書盡毀于故居嘉興,他任教的浙江大學西遷,浙大分校在貴州湄潭開學。1941年11月15日,錢寶琮致函給當時在西安的李儼,稱因缺乏中算書,“參考無著,不克再事收集史料”。當時政府撥款給浙江大學數學系購書,以其中部分款項“購置中國數學舊籍之用,但西南各地舊書鋪絕無僅有,中國數學舊書更無法訪問,徒喚奈何”。信中希望李儼將藏書中的副本割愛出讓,則“敝校師生無任歡迎,至弟本人受賜尤多”。李先生于12月15日致函給當時在重慶的嚴敦杰,說:“事關學術,除一面于西安代為收羅若干外,其重慶、成都方面可否由兄代勞。”嚴先生接信后,立即在重慶米亭子等舊書店買了些古算書寄去。李儼的“事關學術”四個大字,真是擲地有聲,令人肅然起敬。
李儼比嚴敦杰年長25歲。嚴敦杰幼失父母,從小自立,19歲開始發(fā)表中國數學史論文,受到李儼重視。他們自40年代初開始頻繁通訊聯(lián)絡(當時李儼在西安,嚴先生在重慶),討論學術問題時彼此稱兄道弟,雖可謂忘年之交,但并不知對方年齡。李儼的公子在重慶念大學,李儼將其子的生活費寄給嚴敦杰,囑李公子到嚴伯伯家取用。李公子按門牌號數找到嚴先生家,敲開門見是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人,便往門內張望:“我找嚴伯伯。”嚴敦杰一愣:“哪個嚴伯伯?”李公子:“令尊大人。”嚴敦杰大驚:“家父過世了。”李公子大慟:“怎么前幾天還有信給我父親,竟然去了!”嚴敦杰大駭:“家父去世多年,如何能給令尊去信?”半晌功夫,李公子才恍然大悟,心想弄錯了,忙問嚴先生名諱,才知是一場誤會。原來,嚴敦杰和李公子只相差兩歲!
1936年,19歲的嚴敦杰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數學史論文《中國算學家祖沖之及其圓周率之研究》,從此開始業(yè)余從事中國數學史的研究生涯。
1956年,39歲的嚴敦杰調入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結束了他20年來業(yè)余從事科學史研究的歷史,直至1988年12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71歲。
著名數學家吳文俊稱“嚴敦杰先生與自學成名的華羅庚容可相提并論”“論成就則是可與李儼、錢寶琮鼎足而立”,對嚴敦杰的治學精神和學術成就作出了崇高的評價。
嚴先生1982年因患腦溢血致半身不遂,但仍堅持筆耕不輟,著述頗豐,還抱病指導我完成博士論文和答辯。去世前不久,嚴先生還在病床上校閱我在《科學史譯叢》1988年第3期上發(fā)表的印度P.K.馬宗達《關于波羅摩笈多求解不定方程ax+c=by方法的推導》的譯文。
數學家孫克定送的挽聯(lián)“苦學成高名,業(yè)績與先賢并列;久病勤著書,遺志付后學繼承。”是對嚴敦杰一生的寫照,也表達了我們的心聲。
前輩篳路襤褸,吾儕薪火相傳,要者是把老一輩科學史家開創(chuàng)的科學史事業(yè)推向前進。我在20年前,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成立40周年之際,曾面臨一場科學史學科建設的嚴重考驗。
自然科學史起初作為理學類的一級學科,下設專史二級學科。1981年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博士授予單位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史錢臨照、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數學史嚴敦杰。我就是嚴先生的第一個博士生。1984年第二批增加自然科學史所天文學史席澤宗。1986年第三批增加南京農業(yè)大學李長年、郭文濤。1989年以后,提出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對一些學科發(fā)展“適度從嚴”,科學史作為一級學科受到淡化和模糊對待,一般按二級學科處理。到了1996年6月,提出的“征求意見”方案把科學史放在哲學類哲學一級學科之下,與自然哲學并列為二級學科,完全改變了科學史學科性質、研究方法和研究隊伍,這事關科學史學科存亡。
1996年9月,我國一些知名科學史學家聯(lián)名致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出關于自然科學史學科專業(yè)設置調整的意見,但未被采納。
1997年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要最后開會拍板決定。我們事先做了充分的預案,又請了幾位重量級的大科學家、院士,有的還是副國級領導人,聯(lián)名寫了一份陳辭,由我?guī)详J入會場說明情況,最后時刻得到與會者的理解、同情和贊許。在1998年1月公布的學位目錄中,科學技術史作為理學類的一級學科,可授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四大類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