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2-4-1 17:27:2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周宗權:
為遠程量子通信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問:團隊基于稀土離子摻雜晶體研制出高性能的固態(tài)量子存儲器,實現(xiàn)了一種基于吸收型存儲器的多模式量子中繼,并成功將光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請問此項工作同以往相比最大的突破點是什么?

   周宗權:光子傳輸損耗導致在地面不能實現(xiàn)遠程的量子通信,量子中繼和量子U盤是實現(xiàn)遠程量子通信的兩種可行方案。

   量子中繼的思想是把短程糾纏的量子存儲器逐步連接起來,獲得遠程的量子糾纏。前人的量子中繼都是基于發(fā)射性存儲器構建,它的糾纏光子是由存儲器直接發(fā)射出來的。這種量子中繼結構簡單,但是物理系統(tǒng)單一,通信速率受限。

   我們實現(xiàn)的是基于吸收性存儲器的量子中繼。在這種量子中繼中,量子糾纏光源和量子存儲器是相互獨立的,這是一種全新的量子中繼架構;诙嗄J搅孔又欣^糾纏闡述,如果把量子中繼看作一個橋梁的話,前人量子中繼相當于是具有單個車道的橋梁,而我們的多模式量子中繼是一座具有四車道的橋梁,相應它的通信速率也就提升了4倍。

   量子U盤的思想是把光子存入量子存儲器,然后借助高鐵、飛機等傳統(tǒng)運輸工具運輸存儲器來實現(xiàn)遠程量子通信?紤]現(xiàn)實中的運輸速度,量子U盤對光存儲時間為小時量計,而此前國際上光存儲的最長時間為一分鐘,這是德國團隊在2013年實現(xiàn)的。

   我們基于自主搭建的光學拉曼外差探測核磁共振譜儀,精準測定稀土離子能級結構,進一步結合低溫、磁場、激光及射頻聯(lián)合操控技術,把相關光子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大幅刷新了光存儲時間的世界紀錄,也證實了光量子U盤的原理可行性。我們的工作為遠程量子通信的實現(xiàn)提供了基于稀土離子的全新解決方案:一是基于吸收型存儲器的多模式量子中繼,二是基于稀土離子構建量子U盤。

     問:您將此次實驗比喻為“鵲橋”,可否具體解釋一下?

   周宗權:量子中繼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有A和B兩個量子存儲器,它們相距很遠無法見面,要在AB當中建立起量子糾纏,實現(xiàn)遠程量子通信。

   這個問題和傳說故事中的“鵲橋”是類似的:牛郎和織女被天河相隔,只有借助鵲橋才能相會。我們可以想象量子存儲器A是量子世界中的牛郎,B是量子世界中的織女,在A和B之間需要架起一座通信的橋梁,而量子中繼就是量子世界中的這座鵲橋!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2年2月刊 封面)
發(fā)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