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甘曉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4-9-14 21:28:42
欒恩杰:守望探月工程 逐夢星辰大海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原局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導彈控制技術和航天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杰的很多頭銜,都和航天事業(yè)分不開。

  嫦娥六號落月前夕,欒恩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厲,在后續(xù)常態(tài)化探索活動中,圍繞更多真正有意義的科學問題開展探測,不斷取得成果!”

  航天之外,欒恩杰曾出版《村子詩集》。他用激昂豪邁的筆觸,描繪了心中遼闊無垠的星辰大海之夢。

  欒恩杰在這本詩集的后記中寫道:“我于詩詞并不精通,只是一個愛好。一首好詞,其韻合詞,讀起來有似鐵珠落地,鏗鏘之響,給人有清脆、振奮之感;有似涓涓細雨,潺潺之聲,讓人心醉。”

 

“虛度花甲無滋味”

 

  “地球耕耘六萬載,嫦娥思鄉(xiāng)五千年。殘壁遺訓催思奮,虛度花甲無滋味。”距離創(chuàng)作《為探月工程批復而作》已經(jīng)過去20年,欒恩杰仍能激情澎湃地高聲朗誦出來。

  2004年1月,探月工程獲批正式啟動的那一天,他寫下了這首詩,記錄心中的興奮與感慨。這一年,已經(jīng)64歲的欒恩杰又多了一個頭銜——探月工程總指揮,當時他擔任國家航天局局長。

  年到花甲,還能干啥?“60歲那年,我認真地考慮過退休后的生活。”欒恩杰告訴記者。

  組織決定就是他的志愿。他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我9歲,有機會上了小學,后來28歲大學畢業(yè)。”

  “黨對我的恩德太厚太大,我給黨辦的事太少太。”他直白而熱烈地用“虛度花甲無滋味”這句話表達了內(nèi)心的強烈使命感。

  作為探月工程的主要倡導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欒恩杰提出我國月球探測“探、登、駐(。”三大步走和“繞、落、回”三小步走的工程實施技術發(fā)展路線,并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

  其中,“繞”是探月工程一期,主要任務包括研制和發(fā)射月球探測衛(wèi)星,突破繞月探測關鍵技術等;“落”是探月工程二期,主要任務包括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等關鍵技術;“回”是探月工程三期,主要任務包括突破采樣返回探測器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鉆研機、月表采樣器等研發(fā)技術,并采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

  按照計劃,由嫦娥一號、三號、五號等3個奇數(shù)序號的探測器來完成這3次任務。如果奇數(shù)序號的探測器成功完成任務,其后面那枚用作備份的偶數(shù)序號探測器就會被賦予另外的任務,收獲一些額外的科學成果。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繞、落、回”三小步任務已經(jīng)圓滿收官。“期待嫦娥六號以后的常態(tài)化探索能帶給我們更多、更大的收獲!”他表示。

 

“一萬鐵騎仰天酹”

 

  《為探月工程批復而作》一詩以鏗鏘有力的“何曾懼卻無后助,一萬鐵騎仰天酹”作為結尾,寓意深遠。

  2007年11月5日,對于中國航天事業(yè)和欒恩杰個人而言,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嫦娥一號探測器成功實現(xiàn)繞月飛行,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能夠獨立開展月球探測活動的國家之一。

  嫦娥一號發(fā)射后,當衛(wèi)星進入月球引力區(qū)時,需要及時“剎車”,確保它能夠被月球引力“捕獲”。該技術的一大難點是,如果“剎車”時機過早,衛(wèi)星可能會游離到太空,過晚則會撞上月球。正是因為這一難點,在嫦娥一號任務之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第一次發(fā)射探月衛(wèi)星就能獲得成功。

  成功實現(xiàn)“剎車”,需要飛行器確保精確感知、測量和控制。對此,欒恩杰表示,這無疑是對整個工程團隊的巨大考驗。

  為了確保項目萬無一失。嫦娥一號發(fā)射前,欒恩杰帶領團隊進行了近30次各類大型試驗,以做好充足的預案演練準備。最終,事先準備的84項故障模式預案一個也沒用上。每一次的竭盡全力,成就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壯麗之夢。

  何曾懼卻無后助!除了身后的那支隊伍,欒恩杰還有更加強有力的“后助”。

  當年,父親病重期間,欒恩杰回家看望。“我告訴父親,如果這次發(fā)射成功,就可以多陪他一天;如果任務有差錯,就必須立刻動身返回工作崗位。”欒恩杰回憶。

  第二天,當他來到病床前,已經(jīng)不能起身的父親興奮地向他拍手示意,意思是他可以多待一天了。原來,廣播里剛剛播報了發(fā)射任務圓滿成功的消息。

  “那一刻,我真實地體會到全國人民對航天的期許、支持,甚至偏愛。”欒恩杰表示。

  對每一位航天人而言,走進發(fā)射場就像走進考場,每一次任務的結果就是他們交上的答卷。“我們拿的是國家的錢,干的是黨托付給我們的任務,面對的是全國人民對我們的考核。無論如何,一定要爭取成功!”他強調。

 

“待到四子王旗會”

 

  嫦娥一號任務結束后,欒恩杰力主讓所有的一線老同志撤離崗位,把工作交班給年輕人,到二線去做參謀。

  “嫦娥一號的成功,意味著我們完成了‘繞’的任務,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月球探測技術路線,也形成了一支專門的深空探測人才隊伍。”當時,欒恩杰這樣動員大家,“人才的培養(yǎng)是我們持續(xù)進步、不斷發(fā)展的基本保證。”

  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一代又一代深空探測人才成長起來,為我國深空探測取得長足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3年底,作為探月二期的主任務,嫦娥三號完成地月轉移、繞月飛行和動力下降后,在月球虹灣預選著陸區(qū)安全軟著陸,巡視器成功駛離著陸器并互拍成像,完成中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與巡視勘察,實現(xiàn)了“落”的目標。

  2020年底,嫦娥五號發(fā)射后相繼完成月球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入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以及重返地球等多項任務,攜帶1731克月球“土壤”返回地球,“回”的目標如期達成。

  2020年12月,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寒風凜冽,氣溫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嫦娥五號準備在這里著陸。已經(jīng)80歲的欒恩杰提出要去著陸區(qū),同事和家人都擔心他身體受不了,紛紛勸他“別去了”。但他最終還是坐著火車一路奔波,深夜抵達著陸區(qū)。

  “我是來接嫦娥回家的。”欒恩杰深情地說,“我等這天已經(jīng)等了16年,這是我們航天人對祖國的承諾。”

  夢想實現(xiàn)的這一天,欒恩杰吟詩道:“待到四子王旗會,工程大計好收官!”■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4年6月刊 封面)
發(fā)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